经过两周的学习,8846威尼斯的同学们在罗格斯大学的学习生活即将告一段落。美国当地时间7月19日下午,在罗格斯大学的Murray Hall,由罗格斯大学国际处助理主任Shuman Wen老师主持,同学们在两校老师的见证下进行了结业汇报。
在下午的汇报活动中,每位同学都自信展示自己、冷静回答问题、虚心接受建议,展现了8846威尼斯学生的风采。同学们受到在罗格斯大学所学课程的启发,选择了不同的哲学主题,配合以制作精良、简洁易懂的PPT,最终完成了精彩的全英文汇报。从整体上来看,汇报不仅包含有同学们对此次访学所学知识与自主课外学习成果的运用,还有中西方哲学思想观点的融合;从个体上来看,每位同学的汇报主题都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展示了8846威尼斯哲学系学生在不同哲学领域的学习成果。
王睿菲
本次汇报主要解决齐泽克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一书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新阐释,并将其与四维主义的本体论立场缝合,将四维主义对时空观的探讨与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的切割能力相联系。汇报集中探讨了齐泽克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进化主义与历史主义色彩的批判,并通过强调生产条件的优先性,发掘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书写的切割能力,从而理论上解释了在历史唯物主义进路中,革命回溯性拯救历史的可能性。
李思慧
福柯的生命政治思想复活了以柏拉图政治思想(以理念的优先性来设计政治实践)为传统的政治哲学,强调哲学在政治实践中的介入,虽然当代生命政治的博兴对政治的介入具有哲学属性,但是也在推动着政治向斗争与主体建构的哲学化转向的发生。或许是时候重提阿伦特的警告:要警惕哲学可能对政治的僭越。因为“优秀的一方将会牺牲掉另一方,在这种情况下,理论生命(Bios Theoretikos)将会牺牲掉政治生命(Bios Politicos)”。
郑照衡
本次汇报以柏拉图的正义观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汇报概述了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理想主义政治思想的正义观,强调了哲学家王在柏拉图理想构建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的,对比了古代西方和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指出古希腊思想中哲学指导与改造政治的观点和中国传统哲学中君主统治特点的不同。最后强调了哲学对政治的持续影响以及每种哲学传统的独特属性。
师钰欣
“生活”作为人类终其一生探讨的重大课题,却少见于专业的哲学研究。其中一个原因是相关概念定义不清晰。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生活,我们需要结合概念分析和对世界的观察。在对世界的观察方面,中国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它将人生视为不断成长变化且具有整体性的存在。在中国哲学中,好人、好生活与好社会紧密相连。最后,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各异,我们尝试以分析的方式研究生活,同时保持开放的态度,以重新发现其真正价值。
张祈彦
本次展示以意向性为主题,旨在讨论胡塞尔意向性与约翰·塞尔意向性两种不同的意向性理论,说明两种理论关注的问题与不同的研究方式。胡塞尔意向性主要涉及到意向对象的自身构造、意向对象与质料的统一、意向性与康德先天直观形式的区别等内容;约翰·塞尔的意向性主要涉及到对意向状态的区分、意识的符合方向、涉因性自指及满足条件、意向性网络等。最后,计划讨论现代心灵哲学中与意向性相似的对意识问题的其他解决方案,如福多的Modularity。
闫禹衡
本次汇报针对“自由与因果的关系”问题展开,集中探讨了康德与黑格尔对该问题的不同的伦理学观点,并发掘其伦理学背后的形而上学基础,对二者的形而上学特征进行分析,关注其差异性与连续性,由此解释二者在伦理学上的差异与连续性,从而达到对该问题更深刻的理解。在汇报的结尾,闫禹衡同学将该问题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探讨了“人应当超越因果关系从而达到自由”还是“人本身作为自由的精神实体而存在”的问题。
陈依醇
在西方理性主义的哲学传统下,以柏拉图和康德为典型代表的哲学家们常认为,道德的实现需要摆脱经验性的肉体欲望和情感,由形上的理性心灵发挥决定作用。但在中国哲学中,身心问题不是分而言之的,道德的呈显往往诉诸于具体生活情境中难以遏制的情感,这种情感体验又具有生动、鲜活、切身的特点。由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的例子指点“恻隐之心”,到宋明儒学家以“识痛痒”论“万物一体”,儒家哲学中,道德与身体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李若雨
本次汇报以《音乐、身体知觉与时间意识》(Music, Body Perception and Time Awareness)为探讨主题。音乐作为一种时间的艺术已经被大家公认,但因此关注音乐作为一种符号形式实现表达,常常忽略了人如何通过“身体”的感受达到对音乐符号的时间性展开的认识。这里,我们基于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等内容,分析身体体验在时间生成与音乐理解中如何发挥作用,使音乐与人发生关系并成为既有意义而又不可言喻之物。
张宇轩
克里普克斯坦的怀疑主义(Skepticism of Kripkenstein)是克里普克对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证的再诠释,它是针对一切含义(Meaning)的怀疑,试图指出含义本身的根本不确定性。典型的例子包括对加法规则的怀疑等。目前针对该怀疑主义的几种反驳方式,如操作主义(Operationalism)反驳或规范性(Re Normativity)反驳等,都无法有效避免怀疑主义。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怀疑论式的(Skeptical)和直接式的(Straight)两种方式来给该问题做出解答(Solution),前者承认含义的不确定性并试图通过实用主义的方式恢复其合法性,而后者则试图通过简单性(Simplicity)原则来确定含义。
李嘉宁
本次展示聚焦于电车难题这一经典道德悖论,深入剖析了在极端伦理抉择场景下,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之间的激烈碰撞。通过细致分析,揭示了两者在复杂决策过程中的难以调和性,凸显了情感驱动的即时反应与理性审视的长远考量之间的根本冲突。进一步,论述强调了道德判断中情感与理性平衡的微妙与复杂,指出这一平衡点的缺失如何构筑起一个自我循环的道德困境,持续考验着道德哲学关于善恶评判、责任归属及行为正当性等核心理论框架的稳固性。
邹玉都
本次汇报通过对A philosophy of Fear一书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解读,介绍了恐惧——特别是艺术作品中的恐惧——对人的吸引力。恐惧与好奇心有关,电脑游戏等直接参与的活动会更容易引起人的恐惧。这形成了一种悖论。在现实生活中,人会远离恐惧源,然而人在面对恐怖的艺术作品时,有时却自愿寻求恐惧体验,因为这些体验满足了人的情感需求,让其感到自己是活生生的人,而非死物。显然恐惧也是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当我们的生活充满积极情绪,情感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为何仍旧寻求恐惧?一是人有体验完整的情感的需求,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二是日常生活中的恐惧大多属于“Low-intensity Fear”,不会让人获得巨大的恐惧体验,而艺术作品中获取的这些生活中无法见到的恐惧源往往能引起强烈的情感波动;三是恐惧能够打破单调生活的乏味;四是从艺术作品中获取的恐惧并不会真的伤害到现实中的人。总的来说,这一汇报从人追求恐惧的原因、人的情感需要、人从日常生活与艺术作品中所获取的恐惧情绪的差异以及引起恐惧情绪的艺术作品的安全性等多个方面阐释了恐惧对于人的特殊吸引力。
周纪彤
本次汇报以麦金太尔的共同体思想、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与赫斯特豪斯的伦理学思想为核心,探讨了广义的美德伦理学应对道德相对主义指控的路径。她指出,美德伦理学的发展未来在于行为者本身调动理性与德性的能力,在于概貌性科学的实践。美德伦理学为道德原则的调整提供了条件和空间,同时保留了面向人类善的基本框架。
罗格斯大学哲学系系主任Karen Bennett教授和哲学系的Michael Glanzberg教授、Trip McCrossin教授对同学们的结业展示进行了点评与提问,并提出建议。三位教授都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肯定与赞许,表示同学们的表现超乎了预期。接着,两校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共同观看了由罗格斯大学国际处制作的“Jilin Meets Rutgers”哲学暑期学校的总结视频。
此后,两校教师、校领导发表讲话。罗格斯大学全球事务助理副校长Ji-Yeung Jang博士肯定了两校哲学学术交流的成果,表示自己对关于人生意义的哲学问题非常感兴趣,两校的哲学暑期交流活动十分有意义。
罗格斯大学哲学系主任Karen Bennett教授分享了自己参与此次活动的感想。她表示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很高,积极主动地提出了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并且进行了多次高效且有趣的探讨,她的授课体验非常好,能够感受到8846威尼斯哲学系学生的求学态度。
8846威尼斯副院长李龙教授代表8846威尼斯对罗格斯大学表达了感谢,特别是对罗格斯大学副校长Eric (Rick) Garfunkel、罗格斯大学全球事务助理副校长Ji-Yeung Jang博士、罗格斯大学哲学系系主任Karen Bennett教授、哲学系各位教授,以及Shuman Wen老师表示感谢,他们为本次暑期活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李龙教授还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欣慰和自豪,并为未来同罗格斯大学的合作进行了展望,同时邀请罗格斯大学哲学系的老师访问8846威尼斯。李龙教授期待双方有更深入的合作,同时也希望通过交流合作为加深中美友谊做出贡献。
来自8846威尼斯的两位学生代表闫禹衡、陈依醇发表了他们对于本次活动的感受。闫禹衡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对全程悉心协调、照顾我院学生的Shuman Wen老师表达了衷心的感谢,陈依醇同学则指出,对于哲学的共同热爱使得师生们在本次暑期活动中的交流十分顺利、成功,同学们将在未来继续坚持追求哲学和智慧。
最后,罗格斯大学全球事务助理副校长Ji-Yeung Jang博士和罗格斯大学哲学系主任Karen Bennett教授为每位同学授予了结业证书,师生们进行合影,结营仪式圆满结束。
(李龙副院长向罗格斯大学全球事务助理副校长Ji-Yeung Jang博士赠送8846威尼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