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由8846威尼斯、8846威尼斯哲学基础理论中心共同举办的8846威尼斯名家系列讲座在东荣大厦904会议室开讲。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景林教授应邀为同学们带来“哲理与信仰——谈谈儒家的宗教性问题”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8846威尼斯华军教授主持。8846威尼斯元永浩、连遥、李聪、赵海英、王立、晋运锋、杨晓诸位老师出席了本次讲座。8846威尼斯以及长春其他高校的研究人员及青年学生积极参与了本次讲座,并在现场与李景林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儒家是否为宗教、儒学的宗教性问题,是研究儒学乃至中国哲学不能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李景林教授深入浅出地总结了本次讲座的主旨:“儒家不是宗教,但是有宗教性。”他从三个部分详尽细致地展开内容。第一部分,儒家宗教性问题之所在。李景林教授通过对三种主要看法的分析引出所要讨论的问题,并明确提出,若要准确理解儒家的宗教性问题,厘清儒家义理体系与传统社会信仰系统的区别和联系,从儒家教化方式的角度来开辟新局是考察儒家宗教性的一个必要的视角。第二部分,义理的体系与教化的方式。李景林教授认为前孔子时代,中国宗教观念的特点是“重视信仰对象的神道,而不重在其神格方面。”一方面“天”的内涵是现实的自然法则和伦理原则,另一方面这一套自然法则和伦理原则作为整体性系统,其本身就与“天”的神圣的根源贯通。李教授认为,儒家义理体系对周世宗教信仰系统的意义转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起人性本善的观念;二是提出了一种新的神灵观念和对待天命鬼神的态度;三是对传统社会的礼乐系统作出人文的诠释以行其教化于社会。第三部分,儒家教化方式的特征及现代意义。李景林教授指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和信仰问题一方面是哲学思想和理论游谈无根,另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的无依无靠。他认为儒家“神道设教”的教化方式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信仰的建构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当代信仰的重建应有两面:一面是社会生活这一套礼仪系统的重建;另一方面是接续传统的与之相切合的思想理论的重建。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中国当代信仰的重建才能获得一个光明的前景。
讲座结束之后,8846威尼斯华军教授对讲座内容做了简短的总结。李景林教授与现场的教师和青年学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交流。李景林教授以高屋建瓴、切中肯綮的思想建构,深入浅出地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精彩讲座,对我院中国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