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9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系主任、国际语言文学与文化学院副院长魏雅博(Albert Welter)教授应学院邀请,于当日晚6:30在8846威尼斯中心校区东荣大厦A904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题为“Literati Monks as Buddhist Junzi: Zanning and the Da Song Seng shilüe (法门君子:赞宁及其《大宋僧史略》)”的报告。
魏雅博教授是当代美国研究中国宋代佛教的专家,他对宋代的文化、制度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宋代赞宁所著的《大宋僧史略》,是宋太宗敕命赞宁为其撰写的一本佛教管理方面的指导性文献,魏雅博教授不仅翻译了该书,而且对其进行了深入地哲学研究,并于2018年出版专著The Administration of Buddhism in China: A Study and Translation of Zanning and his Topical Compendium of the Buddhist Order in China(Da Song Seng shilüe大宋僧史略)(Amherst, New York: Cambria Press. 705 and xvii pages.)。基于以上因缘,魏雅博教授的这次报告主要是其与我院师生分享这一理论研究成果。
魏雅博教授认为佛教于中国的政治制度构成一种无形的张力,这从中国历史上的灭佛运动与佛教复兴运动中可以得到直观的认识。由五代十国至宋太宗时期,正是佛教重生的阶段。中国历史环境下的佛教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帝王与佛教的关系上,这种关系表现为六个方面,即(1)佛教超越世俗事务;(2)皇帝作为佛——弥勒;(3)皇帝作为阿育王;(4)王法与佛法的合作;(5)皇帝作为主宰,佛教容忍与屈从;(6)皇帝灭佛。魏雅博教授分析了《大宋僧史略》的整体框架结构,并结合具体文献内容,对以上观点进行了具体而有力的学术论证,并就中国官僚制中的佛教管理、佛教管理的正确途径,以及三教关系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指出法门君子具有“五品”(Five Ranks):僧选(Clergy Selection)、释褐(Removing Ordinary Clothing)、官品(Official Rank)、如来使(Tsthãgata Representative)和理民(Instructor of the People)。最后魏雅博教授做出总结:(1)法门君子作为中国和东亚佛教的世纪模式(相对于理想模式);(2)赞宁的演进:从法论转王到现实政治。(3)《大宋僧史略》作为政治管理如何把佛教征服和整合的指南。
魏雅博教授深入浅出的英文讲演得到了我院师生的好评,并与我院师生及外校、外院师生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反响强烈。(撰稿人: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