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两会吉大之声】吉大学术委员会主任孙正聿:专业让高校丢了特色

日期:2010-03-06 点击数: 来源:

吉大学术委员会主任孙正聿认为,不应盲目迎合社会需求开设专业盲目设置

[中国吉林网消息]2月28日,在历时一年半的编制修改之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征求意见稿与公众见面。正值全国“两会”开幕前夕,来自教育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对这份划定中国教育未来十年路线图的纲领性文件期望甚高,关注深切。8846威尼斯学术委员会主任孙正聿接受城市晚报专访时对此也进行了深入剖析。

大专提升为大学 是最不合理的做法

从长春市到全省“两会”,有关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始终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话题。对此话题,孙正聿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他说,国内高校没有区分开二者的区别。在《纲要》中提出“分类指导”,就是指按照顺序,从普及义务教育到发展职业教育,最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实际上就是回应了民众的误解。实际上民众将大学理解成了大专,认为上大学是学技术。实际上作为教育体系,在大学是学学术。现在很多大专都想提升为大学,是最不合理的做法。迎合社会需要开设专业,那不是大学,而是职业教育应该做的。导向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们都想上大学,上大学的目的就是学到一个所谓的热门专业,毕业后有好的工作。这是违背办大学的初衷,这也是中国在办大学中一个失败的教训。“很多人说现在社会需要什么职业,大学就开设什么专业呗。那比如现在社会需要厨师和保姆,大学也开设家政专业吗?”这种误解引发的是很多孩子都想上大学,认为如果上技校就是没出息。但实际上在西方最发达的就是职业教育。

很多人认为,大学的专业设置与社会脱节,实际上大学的专业设置是与社会需求相关联的。只不过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可能对某些专业的需求更加强烈。但是从大学来说,应该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对于学生来说,上大学一方面是自身学习的专业,另一方面是人文的培养过程,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

盲目设置专业 使一些高校失去特色

盲目迎合社会需求开设专业,已经导致曾经热门的专业毕业生难以就业的窘境。孙正聿举例:目前最难分配的专业,如法学,曾经是最热门的专业。现在几乎所有大学都在开设法学专业,学的人多了,就业就难了。

而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还不止于此。在孙正聿看来,盲目设置的专业已经使我省部分高校失去了曾经特色鲜明的光环。他说:“如曾经的光机学院,光学经济机械学院在全国享有盛名。现在叫长春理工大学,谁也不知道它是学什么的。再比如,吉林税务学院改为吉林财贸大学,鲜明的特色也没有了。”在《纲要》中提到“高等教育要分类指导,办出特色”,在这个方针下,国家具有引导性,学校应自己调节。

职业教育不能光看就业 要让学生看到希望

在最新公布的《纲要》中,对于基础教育提到了教育公平。而对办职业教育,孙正聿表示,职业教育要让学生看到希望。不能只是就业,就业后依旧停留在最初阶段。比如毕业后从事保安,但很多人认为从事保安工作,一辈子都要从事这个行业,没有发展。这类现象也是造成公务员热的原因,这也是全社会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选才不要盲目追求高学历 博士并不适合当“县官”

人尽其用。这是孙正聿对目前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一味追求高学历现象的建议。他认为,一个国家办大学就是要办学术,大学是基础的学术课堂。很多单位在用人方面还存在追求高学历,大学生不够,就要硕士,硕士不行还要博士生。“实际上,博士生是最啥也不能干的。博士能做的就是大学教授或在研究机构。”本科是在一级学科上学习,硕士在二级学科上学习,而博士则是在一个专业方向上学习。“有些地方在选拔县官时要聘请博士,博士就适合当县官吗?”